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61181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3-08-18 来源:信阳民政

桂传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推进订单式居家养老服务”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完善养老服务政策,发展居家社区养老,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强力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全市养老基本情况。我市目前常住人口623.4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20.12万人,占19.27%。65岁及以上人口为94.74万人,占15.20%。目前,全市现有养老机构379所,其中养老院109所、乡镇敬老院219所,县级特困供养机构10所,街道综和养老服务中心41所,入住老人9900余人,全市养老护理员4042人。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抓基础建机制、抓创新补弱项、抓重点破难题,以“1335”工作布局和品质生活为引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养老工作不断加强。相继出台《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信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等,对全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进行明确。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信阳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协调联动的老龄工作发展格局。

三、服务设施日趋完善。2022年全市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全市共完成建设41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所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完成2600户适老化改造,建成市级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全市201所乡镇敬老院完成改造提升,其中30所乡镇敬老院已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集中供养的前提下,对外拓展日间照料、居家上门等服务。

四、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制定出台了《信阳市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暂行办法》,明确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目标任务、购买主体、购买内容、购买程序、承接对象等,确立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四级目录,基本实现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内容的全覆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圣德健康养护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借助“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东风,全市新增养老持证人才3339人。在构建智慧养老上,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老年人基础信息入网122.4万人,录入各类运营网点1618个,开通服务账号140个。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奖补资金拨付,加大奖补扶持力度。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要的,做好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衔接,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机制。

(二)稳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稳步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符合条件的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居家适老化改造和信息化建设。试点先行,摸清老年群体居家养老的人群数量、个性化需求等,制定服务与价格清单,突出公益性。统筹利用各种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和“时间银行”存储机制,充分发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优势作用,提供专业规范的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照护服务需求。

(三)探索推进订单式居家养老服务。根据服务清单类别,统筹资源,引入餐饮、家政、电子智能、社区医疗服务等社会资本,提供订单式居家养老服务及部分免费代办服务。延伸志愿者服务范围,对特殊困难群体推进一对一志愿服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统一标准规范,按照三级平台(市、区、街道)、四级网络(市、区、街道、社区)系统架构,建立市智慧养老平台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库,打通居家社区机构养老壁垒。推进大中心、小中心互联互通、医养结合、数字赋能、居家延伸,全市“线上线下”联动的“互联网+养老”服务全覆盖。

衷心感谢您对民政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信阳市民政局

      2023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