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关于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情况的公示

时间:2025-09-02 来源:养老服务科

  2024年,信阳市被民政部、财政部列为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以下简称“双提升”行动)试点城市,获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4403万元。项目启动以后,我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家庭尽责,服务设施供给明显增加、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品牌效应日趋显现,有力推动了全市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高。现将提升行动项目资金使用和实施情况公示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双提升”行动上级下达我市4403万元资金,要求至少建成3914张家庭养老床位,为7338名老人提供长期稳定专业的居家上门服务,资金已全部下达至县区。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建立健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

  截至8月底,已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914张,为符合条件的8314名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9.3万人次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保障坚强努力。成立以分管市领导为组长,市政府办、市民政局、市财政局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先后印发《信阳市民政局 信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信阳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信民文〔2024〕42号)《信阳市民政局 信阳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信阳市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考核办法的通知》(信民文〔2024〕54号)等文件,包含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制定了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老年用品配置清单和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内容清单或制定标准规范,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项目实施同向发力。一是开展专题培训。2024年9月,重点就提升行动项目实施方案、民政部金民工程系统、政务服务小程序等方面培训,对入户筛查的范围、认证标准、一户一册方案制定、资料收集整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解读,精准定位老年人实际需求,合理制定服务方案。二是严把项目标准。建设家庭养老床位,通过市场化运作,市民政局指导县区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确定专业实施机构,组织县级民政、乡镇、社区共同参与,确保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质量。三是扎实开展上门居家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公司,与服务对象签订上门服务协议,按照标准开展生活照料服务、基础照护服务、探访关爱服务、健康管理服务、委托代办服务、精神慰藉服务6大类服务,定期开展老年人及其家属满意度调查,保障居家养老服务质量。四是开展定期调度指导。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金民工程”相关模块数据录入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发现问题第一时间研究解决,项目情况定期通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三)支持功能显著增强。一是人才支撑夯实。强化养老护理员培训,定期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一大批本土优秀护理员脱颖而出,为项目实施提供人才支持。二是信息支撑创新。市民政局委托第三方专门建立提升行动项目平台,对全市各县区家床建设智能化产品呼叫响应,对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过程进行位置定位、时长监管等。市部署平台结合“金民工程”系统使用,统一调度监管,形成了“平台+机构+家庭床位+上门服务”的生态圈,有效实现了供需信息的互通。三是设施支撑赋能。持续健全市-县-街道-社区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现建有1个市级养老服务中心,10个县级特困供养中心、42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4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572个老年助餐场所,构建起多层次养老服务圈,有效打通了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通过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从总体看,我市全面完成了2024年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下达的各项任务,项目任务执行没有发生偏离绩效目标的情况。

  信阳市民政局

  2025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