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 第62479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10-31 来源:办公室

胡煜昊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发展城乡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对于解决我市城乡居民养老服务需求,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相继出台《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信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持续保持“四级书记抓养老”的工作格局。市民政局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主要做法有:

  一、推广戴畈模式,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戴畈模式”通过利用政府公益性岗位,从各村选取3到5名素质高、人品好、有爱心的留守妇女,设立爱心护理员岗位,成立村级老年协会,为本村的失能半失能的低保、高龄、失独三类居家老人制定差异化的服务清单,为他们提供助洁、助餐、助行、助医、精神慰藉、理发等上门服务活动。“戴畈模式”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帮助兜底保障对象、空巢、留守老人等解决了生活困难。目前“戴畈模式”已覆盖全市1790个行政村,覆盖率63.6%。

  二、创新运营理念,突破社区居家养老瓶颈。2023年,针对老旧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现有设施运营难以发挥效益等现状,市民政局试点实施“美好邻里中心”“幸福大巴”等项目,以老年助餐为切入点,以“居家六助服务”为落脚点,采取公益+市场的运营模式,正式投用第一批“美好邻里中心”和“幸福大巴”,为群众提供接地气、烟火气、聚人气、可持续的便民服务。目前累计服务老年人1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服务人次达1200人次,经验做法省民政厅工作专报刊发,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三、加大扶持力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热情。市民政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思路,推进全市域养老设施长效运营,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互利共赢。鼓励支持各类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以大带小、以点带面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辐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助餐助行、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连锁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租金等措施,吸引了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养老驿站、老年公寓、托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引进河南安泰、河南厚朴、江苏富康通等外地优质企业;着力培育福投三阳、圣德、安寿康等本土企业,使得养老服务向市场化、连锁化、标准化发展。

  四、聚焦人人持证,夯实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市民政局依托我市2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培训养老服务人才1.1万人次,新增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近5千人,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抓手,连续两年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依托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成功承办2023年河南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总成绩全省第一,省民政厅对我市养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深化推广戴畈模式,将农村养老融入到乡村善治的体系,先解决基本的探视寻访,再不断拓展居家上门服务内容。发展互助式农村养老,利用农村独有的熟人社会性质,发挥邻里之间亲缘血缘、老支书、老党员的优势。

  二是持续开发养老服务市场,开展示范项目创建。按照养老机构连锁化、品牌化运营思路,发挥比较优势和差异化竞争优势,开放市场、招大引强,加大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企业招引力度,强化本土养老机构培育,不断完善项目布局、延伸产业链条,带动全市养老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老人提供更有品质的养老服务。

  衷心感谢您对民政事业的关心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