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241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10-31 来源:办公室

邵永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社区具有积极作用,对于我们建设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近年来,我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着眼破解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难题,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初步形成了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做法有:

  一、健全养老服务政策措施。推动出台《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信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美好邻里中心工作方案》等文件,规范美好邻里中心的建设,对从事养老产业的企业给予建设、运营补贴,实现社区嵌入式为老服务机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市建成了41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4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共24.4万平方米,实现了街道、社区两级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在实践中形成公建民营、“以大带小”运营、公建国营和社区自营四类基本运营模式。全市初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加大养老企业扶持力度。市民政局坚持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思路,推进全市域养老设施长效运营,实现政府、企业、群众三方互利共赢。鼓励支持各类养老服务企业或组织以大带小、以点带面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辐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居家社区老年人提供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助餐助行、康复护理、紧急救援、精神慰藉等服务,促进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全面提升。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连锁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落实好建设补助、运营补贴、贷款贴息、减免租金等措施,吸引了社会资金投资兴办养老驿站、老年公寓、托老院等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养老机构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多元化。引进河南安泰、河南厚朴、江苏富康通等外地优质企业;着力培育福投三阳、圣德、安寿康等本土企业,使得养老服务向市场化、连锁化、标准化发展。

  四、创新居家社区养老项目。市民政局加强供给侧改革精心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第一批试点4所“美好邻里中心”和4个“幸福大巴”站点。“美好邻里中心”可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与国务院办公厅《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政策方向一致。中心采取“市场+公益+居家上门服务”的运营方式,让服务商“拎包入住”、“零租金”运营,将市场化的养老服务资源链接到社区,为群众提供最接地气、最有烟火气的服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利用达到使用年限的闲置公交大巴改造成了具有社区食堂、文化娱乐、居家上门服务等功能的“幸福大巴”,第一批12辆已投放中心城区4个站点试运行。

  五、推进建设美好邻里中心。经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票决,信阳市已把建设美好邻里中心确定为2024年承诺办好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市县中心城区39个街道每个街道至少建设1所邻里中心,统筹解决公共服务设施“零、散、小”等问题,让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一站式服务。39所邻里中心均已完成选址工作,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截至目前投资3240万元。制定出台了《信阳市民政局关于建立民生实事督导考评机制的通知》,采取对口包联县区的方式,成立督导专班,对各地美好邻里中心建设进展定期调度、定期核查,推动年度目标完成,在8月底前完成邻里中心建设任务,9月底前实现稳步运营。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管理。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要的,做好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衔接,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机制。鼓励各地盘活空置的公租房、空置的非商业区公有用房、培训疗养机构搁置用房等国有资源,用于建设养老服务设施。

  二是强化养老设施建设的 资金保障。通过争取上级奖补资金、申请专项债和政策性银行贷款等多种形式筹集居家社区体系建设资金。拓宽金融支持养老服务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更好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完善财政投入政策和多渠道筹资机制,建立持续稳定的基本养老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健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增加用于社会福利事业的彩票公益金投入,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为基本养老服务提供支持。

  三是加大养老企业扶持力度。市民政局将探索多种激励手段,引入专业第三方实现连锁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推动形成设施来源多渠道、功能设置多选择、运营管理多模式、服务供给多特色的模式。全面落实财政补贴、税费优惠政策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优惠政策,切实减轻养老服务机构运营负担。

  衷心感谢您对民政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