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3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张峰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持续推进我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对于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民政局强力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做法有:
一、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备。市民政局相继推动出台《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信阳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和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做好“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要求进行明确。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信阳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信阳市养老服务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协调联动的老龄工作发展格局。
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日趋完善。全市共完成建设41所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44所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所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实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2023年,针对老旧小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养老服务设施短缺、现有设施运营难以发挥效益等现状,市民政局试点实施“美好邻里中心”“幸福大巴”等项目,以老年助餐为切入点,以“居家六助服务”为落脚点,采取公益+市场的运营模式,正式投用第一批“美好邻里中心”和“幸福大巴”,为群众提供接地气、烟火气、聚人气、可持续的便民服务。目前累计服务老年人10余万人次,单日最高服务人次达1200人次,经验做法省民政厅工作专报刊发,被“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
三、农村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加强。2023年,市民政局顺利完成省政府重点任务,推动37所乡镇敬老院转型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在满足辖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基础上,拓展面向社会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机构供养等服务。农村居家养老“戴畈模式”被省厅确定为农村养老的“河南经验”,被河南日报媒体报道。已覆盖全市1790个行政村,覆盖率63.6%。同时建立了重点人群定期巡访制度,帮助兜底保障对象、空巢、留守老人等解决生活困难。
四、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不断加强。市民政局依托我市2个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开展专业人才培训,培训养老服务人才1.1万人次,新增养老服务技能人才近5千人,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为抓手,连续两年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依托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成功承办2023年河南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暨养老服务技能大赛,总成绩全省第一,省民政厅对我市养老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吸纳您提出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奖补资金拨付,加大奖补扶持力度。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平方米的标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划用地规模。新建住宅小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50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无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要的,做好与老旧小区改造有效衔接,按照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配建养老服务设施。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验收、交付“四同步”机制。
二是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通过支持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改造、将具备条件的乡镇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扩建为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等方式,因地制宜实现农村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持续推广居家养老“戴畈模式”,为高龄、残疾、独居等困难老人提供上门探访关爱服务。
三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康养离不开医养,要加强我市甲等及综合医院、中医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提高老年病防治水平。鼓励医疗机构通过日间康复、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方式将康复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支持开展老年康复评定、康复指导、康复随访等服务,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鼓励主要接收失能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医联体管理,打通医保报销渠道,合理核定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医保限额。
衷心感谢您对民政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