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26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时间:2024-10-31 来源:办公室

黄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关注,经市民政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开展志愿服务,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是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抓手。您提出的“加快推进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的建议”对我市志愿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近几年来,在推动该项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制度完善,夯实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根基

  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制度的完善,认真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为积极推动工作开展,市民政局联合市文明办相继印发了《关于转发《关于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的意见》的通知》(信文明办〔2016〕52号)、《关于印发<2017年信阳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工作意见>的通知》(信文明办〔2017〕2号)、《关于推广应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通知》(信文明办〔2017〕21号)、《关于印发<关于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信文明办〔2017〕28号)、《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全省志愿服务注册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信文明办〔2017〕44号)、《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的通知》(信文明办〔2017〕60号)和《信阳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工作规则》(信文明〔2021〕11号)等文件。特别是信文明〔2021〕11号文件明确构建了市委文明办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民政局等16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信阳市志愿服务工作协调小组,负责指导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和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为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记录,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市民政局出台了《关于印发<信阳市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方案>的通知》(信民文〔2022〕22号),积极开展志愿服务记录与证明抽查工作。

  二、强化业务管理,保障志愿服务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要求,始终坚持积极引导发展、严格依法管理的原则,鼓励引导符合登记条件的申请人在各级民政部门依法依规开展志愿服务组织登记。截止目前,全市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和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85个,其中市本级登记注册和标识的志愿服务组织6个。注重日常业务监管,严格执行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制度。每年3月至5月严格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集中开展社会组织年检工作,重点对所登记的志愿服务组织的财务管理、党建工作、活动开展和法人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等情况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醒并跟踪整改,确保志愿服务组织健康发展。同时,开展等级评估,激发志愿服务组织发展活力,印发《信阳市社会组织评估实施办法》(信民〔2022〕3号),从基础条件、内部治理、工作绩效、社会评价等4大板块开展等级评估,以评估促建设、促管理、促发展、促提升,并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在强化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分级分类监管以及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面,对3A级以上的社会组织(含志愿服务组织)进行重点支持,如2023年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信阳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志愿服务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近40万元,在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和激发志愿服务组织活力方面起到很好的示范引导作用。

  三、推广业务系统,助力志愿服务信息一网集成

  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是民政部建设的专业化信息系统,该系统面向社会公众、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服务管理部门提供服务,是集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和志愿时长记录、转移、接续、证明出具为一体的系统化、集约化信息平台。在系统中志愿服务组织可以按照规范的流程发布项目、招募管理志愿者、开展服务,实现供需有效对接;党政管理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志愿服务情况、开展数据决策分析;实名注册的志愿者可以根据个人需要自愿参与感兴趣的志愿服务项目。市民政局高度重视“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宣传工作,多次召开系统培训工作。截止2024年5月8日全市在 “中国志愿服务网”实名认证志愿者1011298人,志愿服务队伍6295个,志愿服务项目54833个,总志愿服务时长4464.3万小时。

  四、升级服务模式,“五社联动”助推服务效力再提升

  我市志愿服务注重融合发展,探索建立了以社区为平台、社区社会组织为支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为保障、社区志愿者为补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支持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围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文明城市创建和乡村振兴,聚焦“一小一老一贫一弱一残”,扎根基层,积极开展融合性服务,形成了较多的品牌项目,如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牵头开展的旨在为流浪人员、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环卫工提供免费早餐的“爱心粥屋”项目已持续7年,“温暖乡村行”助力脱贫攻坚系列活动,被评为河南省志愿服务项目金奖的“守望乡村 情系老人”公益项目,“困境儿童6+N关爱项目”;浉河区青年义工协会开展的“情系六一,与您童乐”儿童关爱活动等。2023年,各级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开展“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活动,发动志愿者4100余人帮扶救助困难群众2.8万人次;会同社工开展“千站暖万家”活动,服务困难群众17.1万人次;开展“寒冬送温暖”活动,服务群众8700余人次。

  五、注重赋能培优,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全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市民政局与团市委积极配合,坚持面向一线,突出志愿服务特色,选树、培育并向上推荐了一批先进典型的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队伍、社区、和个人,如2022年河南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优秀”中我市有11个入选(优秀志愿者4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3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个,优秀志愿服务社区2个);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马军被评为2022年全省“最美志愿者”,2023年又被“河南省首届慈善奖”表彰为“优秀志愿服务个人”,充分展现了信阳志愿服务队伍的良好形象。

  虽然,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但正如您指出的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建设还尚待提升,仍存在匹配度欠佳和制度设计不够健全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提出的意见建议,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发展。

  一、持续推动制度建设,完善全市志愿服务制度体系

  立足民政本职,强化志愿服务方面的政策梳理,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探索填补影响志愿服务发展方面的制度空白。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增强志愿服务激励回馈制度的执行力度,让更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享受政府和社会对志愿者的嘉许和优待,得到社会的回馈,更好维护志愿者基本权利和利益,不断激发志愿服务动力。

  二、持续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打造信阳志愿服务品牌

  充分运用好主流媒体和互联网媒体新技术,在加大志愿精神、理念和典型人物(事迹、项目)宣传力度的基础上,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如社区(村居)活动日、主题党日、传统节日等,开展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志愿服务活动,强化对一线普通志愿者的宣传,擅用平凡人善举影响身边人,促进志愿者与广大群众之间的情感互动,增强群众对志愿服务的认同感,使志愿精神成为一种文化自觉。

  三、持续推动“五社联动”,更好服务群众需求

  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聚焦“一小一老一贫一弱一残”,扎根基层,充分发挥“五社联动”优势,立足社区,联合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积极链接社区公益慈善资源,各司其职又相互融通支持,精准对接群众多样化差异化需求,将“大水漫灌”式志愿服务转变为“精准滴灌”式个性化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方式不断创新,服务效果更加突出。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监督和指导。

                                                                                                                                                                                      2024年6月22日